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攸县酒埠江灌区何建南:30年扎根基层,日夜守护5公里“生命之渠”

  • 震腾
楼主回复
  • 阅读:5626
  • 回复:0
  • 发表于:2019/11/19 17:24:16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攸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皮肤黝黑,两鬓染霜,一把锄头肩上扛,这就是记者见到的在攸县酒埠江灌区基层管理所扎根了30年的护渠工人何建南。从衣着、肤色到举止,他已跟当地村民毫无二致,让人很难把他与当初城里“公子哥”的形象联系起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巡渠中的何建南。(刘姝琪 摄)
何建南是湘潭雨湖区人,许多同事都曾认为他在偏僻山沟干这又苦又累又枯燥的巡渠工肯定不会长久,可是何建南一干就是30年。这30年,他不仅没有离开,成了这里护渠时间最长的护渠员,还因出色的工作,连续10多年被评为攸县水利局先进个人、先进党员,并荣膺全省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8年11月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酒埠江灌区一角。(刘姝琪 摄)
练就一双巡渠的“火眼金睛”
水渠不似河湖,它的自净能力差,但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百姓饮用、灌溉农田的直接来源,守护着渠道的护渠工就是守护着百姓们的“生命通道”。从总干渠普安桥渡槽出口到皮佳冲的5公里水渠,是酒埠江灌区最重要、巡査难度最大的渠段,不能有一丝疏忽,而这正是何建南负责的渠段。30年累计10万多公里的巡渠道路上,处处有何建南的足迹。
巡渠时,发现的每个渗水点,何建南都要停下来仔细观察、检查。“泥土突然变湿润、渗漏点由清变浊,渗出水流异常增大,堤坝出现蚁群……”巡渠30年,他练就了一双发现隐患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隐患之处。也正因如此,他所管辖的渠段,30年来未出现一起水利安全事故。
2013年4月的一个傍晚,正值汛期,连日的暴雨让何建南将每日两次的巡渠增加到三次。当巡渠到普安桥段时,他突然发现水位急剧下降。“不好!”凭多年的经验,何建南确定上游发生了险情。他玩命似的向上游跑,果然,渠道已经出现穿孔,何建南迅速与攸县水利局的信息调度中心联系,及时降低渠道水位,消除了险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正在为渠道清淤清障的何建南(右)。(刘姝琪 摄)
做一个农民最容易找到的“干部”
灌区的工作生活是枯燥无聊的,何建南刚来灌区工作时,也曾认为没必要每天巡渠。但在同事欧胜连的带动下,他慢慢地改变了这种想法。
“要做一个农民最容易找到的‘干部’。”这是何建南初到市坪管理所时,和他一起巡渠的欧胜连经常讲的一句话。在何建南对巡渠“不上心”的那段时间,欧胜连不但带他巡护堤渠,还带他到田间地头、农民家里,和大家聊家常、问用水情况。慢慢地,何建南和欧胜连一样,渠道哪里需要清除杂草、哪里需要清淤、哪个水闸要维修保养,心里都有本账。
此后,何建南坚守岗位,用心和农民交朋友,只要他们有要求,都做到有求必应、力所能及。有了手机以后,他坚持24小时不关机,和周围的百姓联系更方便、更密切了。在“双抢”时节,只要一个电话,何建南总是立即赶到数公里外的水闸放水。有时,一个晚上要反复调闸四五次,没太多时间休息,甚至有时候通宵无眠。时间一长,哪里的田地什么时候最缺水,缺多少水,他了然于心。
何建南之所以对护渠员工作情有独钟,他说是因为这份工作直接服务农民、农村,“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了,就是把群众的事做好了,群众就会以他们的自己的方式回报你。这种回报让我感觉无比温暖而厚重。
顾全水渠却成了“失职”的丈夫与父亲
按照渠道维护管理要求,渠堤内坡、堤顶、外坡下去1米处的杂草、杂木等都必须全部清除,这也是管理员们最辛苦的工作之一。而何建南将清除的范围扩大到了2米。一把长柄柴刀、一顶草帽,就是他的清扫工具。除了劳动强度大,护渠员在清除杂草杂木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不速之客”,毒蛇、小虫、野山蜂会不经意间向他展示“功力”。一次,何建南正在渠堤外坡除草,不慎惊动一窝野山蜂。野山蜂一拥而上围住他一阵猛蜇,他的脸被蜇成一个“大面包”,眼睛肿得连路都看不清,只能摸索着回到管理所。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何建南一如往常上渠了。
巡渠工作枯燥、寂寞而艰苦。每天早上7时出门,上午巡一遍东干渠,中午返回站里吃饭,下午再巡另外一段渠。5公里的水渠,每天要来回走两趟,这就是何建南的基础日常。四季轮回,扫障、防汛、抗旱、清淤等工作周而复始。一年有320多天坚守在灌区一线管理岗位的他,忙于工作,却疏忽了家庭。何建南的爱人、孩子都在湘潭,他两个月才回一趟家,为此家人少不了怨言,他也只是满含歉意地耐心劝慰。
2015年秋,家人告诉何建南,父亲已经重病住院。不巧的是,当时该渠段正处于防渗工程的关键阶段,他无法抽身。一个月后,父亲病情急转直下,何建南连夜赶回,却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他长跪在父亲遗体前,号啕大哭。如今,女儿已经20多岁了,她是怎么长大的?何建南没有多少印象。“我从内心里非常感谢母亲和妻子,是她们撑起了家庭的天空,让我能没有牵挂地安心在灌区工作。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为渠道清淤奋战了几个小时的基层护渠员们。(刘姝琪 摄)
30年来何建南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光荣的称号,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努力。“推行河长制以来,老百姓用上了放心的水,农田也灌上了干净的水。”何建南说他会一直坚守在基层一线,用他的实际行动,守护好这一方百姓的“生命之渠”。
像何建南这样扎根基层的优秀护河员,还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抛洒在护河的第一线,在群众和基层中默默奉献自己。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舍小家为大家,才有了如今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来源:株洲新闻网(记者 刘姝琪 通讯员 漆小丽 张小季)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