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全家福

  • 艺为欢
楼主回复
  • 阅读:3778
  • 回复:2
  • 发表于:2016/7/7 20:31:24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攸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全家福

【艺为欢  2016-7-7】



        不久前回乡,无意中惊喜地在一本旧日记本中翻到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定睛一看,竟然是64年的全家福!这让我太激动了,心里霎时溢满了温暖和喜悦。仔细分辨着照片中的身影,重温那段尘土尽盖的岁月,比对着沧海桑田的今昔,一幕幕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爷爷奶奶共生育七个儿子,有两个幼时丧生,其它五个长大成人。爷爷(中右,另有传详记)生于1917年,曾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抗战前线出生入死,最后因病掉队而幸运捡回了一条命,为了生计,后不得不从事养路工作,76年从公路段退休,与奶奶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2013年去逝。照片中的爷爷已经近50,但看起来风度翩翩、气宇轩扬。

        奶奶(中左,另有传详记)生于1914年,家庭富农,父亲是先生,算得上是大家闺秀。当年奶奶被人介绍准备出嫁一富家公子,但因爷爷的姐姐嫁给了奶奶的哥哥,作为交换,有建议奶奶应该嫁给爷爷,最后只好通过打卜卦来确定,卜卦先生称,如果嫁给那富家子弟,将不会长久,而嫁给爷爷,将能幸福到老,没想到这句话得到了应验。当时奶奶坐着大红轿、在狮灯龙灯的陪送下、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嫁到了樟树下,从此在这里生儿育女、勤劳养家。没想到人到中年,竟因病敷错药坏了右眼,从此奶奶信佛,初一十五坚持吃斋饭。直到90年代,因不小心竟然又摔倒左腿,但奶奶坚决不去医院,因为她的一生中从不知道医院是什么,几乎没找大夫看过病,偶尔有不适,爷爷买药来吃就好了,直到2008年95岁高龄的奶奶无疾而终。

        大伯(后左一)已届八十,照片中只有他已经成家生崽(后左三伯母抱小孩),大伯读过书,算盘拨得远近有名,本在株洲三三一工作,可因家里人口多,爷爷又被抓去当壮丁,只好回来帮助奶奶照顾这个大家庭。后来伯父调到了乡粮站,数十年来一直在丫江桥、槚山两个地方工作,他在当地人缘极好、德高望重,直到八十年代末退休后,又被返聘到县粮食局从事基建。伯母是远近闻名的裁缝,小时候,经常看到主家帮她挑着缝纫机,她跟在后面、双手整齐的一边一摆、哼着歌谣去做工,甚是洋气。八十年代,我们一到天黑,就匆匆吃了饭、洗了澡前往大伯家玩,每天晚上,他家肯定是满满一屋,那凉床可是我们小孩的天堂,伯父家亲戚朋友又多,甚是热闹。可在九十年代,伯母竟不慎中风,从此卧病在床、几不能动弹,幸亏退休在家的伯父精心照顾、片刻不离,直到2009年伯母去逝。伯母手中抱着是大姐,现在也已50多岁了,八十年代她出嫁时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当年她被介绍给邻村一小伙,那小伙很勤快,经常来帮忙做事,尤其每逢过年过节总会挑一大担礼物送给每个叔叔,爷爷建新房子时,他也来了帮忙挑土。出嫁那天,吃了早餐,挑夫们把大柜子、大厢子、被子等等全部绑好,大姐与伯母哭哭啼啼道别,大姐从此踏上了生命中的另一段旅程,她在夫家生育两个女儿,现在也已是儿孙满堂。

        父亲(后右一,另有传详记)排行老二,当年正二十出头,1965年开始一直在本乡从事教育工作,为人正直硬板、工作踏实勤勉,曾获市县级优秀党员、教师荣誉无数,直到2003年退休在家,可退休后一直疾病缠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十多年来,除了帮我们兄弟带小孩、在家种菜、把房子重新装修外,其它娱乐、旅游、吃穿等享受方面似乎与他无关。

        三叔(后右二)比父亲小两岁,在爷爷躲壮丁的那几年一同降生在他们的外婆家。三叔身材矮墩,笑脸常挂、真诚厚道、爽朗豁达,有人戏称他“沙和尚”。他是退役军人,分在县工业局。童年印象中,一到过年,他家的零食最诱人,他家的烟最稀罕,尤其到他家拜年惊喜地吃到了苹果、桔子等水果。80年代末退休后,就一直在家种菜种田,从早到晚,我们经常看到他在田里忙个没停,虽然现已七十出头,但干活顶得上一个全劳力。

        照片中的四叔(后左二)当年还是个年轻帅小伙,可在我们印象中他不常理发刮须,到现在更象是一个银发白须的出道仙家,小孩总喜欢喊他“胡子公公”。四叔也是军人,在部队他是航空兵种,专门修理飞机,技术过硬,部队极力挽留,但他仍然退役回来了,后来听奶奶说,是因为当时要与热恋中的四婶结婚才回来的。爷爷退休时,本计划给五叔抵班,可当时五叔正当大队干部,而公路局非常渴求有技术的四叔,爷爷只好将报到单给了四叔,可又不知何故,四叔竟然拿着报到单没去报到,也没通知家里,导致浪费一个“国家粮”指标。后来四叔到了乡农机站工作,改革开放后,农机站效益不佳、直至倒闭,四叔又去了新疆四婶当律师的兄长那里,在某校办工厂谋了一份钳工工作,当时月薪60元,而一年还要交生产队400元,他嫌工资低,几年后又回来了,从此在家务农。他可不是一般的劳力,干活那劲无人能及,每年双抢,他不会让四婶下田,两个小孩还小,他一个人把巨大的几百斤重的打禾桶用背扛到田里,经常一个人在田里从天不亮干到夜幕回。九十年代,他又开始做水泥砖、下水道水泥管,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后来他又一个人挖高岸、挑泥土,几乎挖走半边山,陆陆续续一个人为家里建了一栋土砖房、一栋红砖房、两栋别墅,直到前年,他不慎从一小山坡上摔下,脚受伤才停止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不过这两年看起来他衰老了许多,与照片中的那帅小伙已经是天壤之别。

        最前面蹲着、笑得那么不自然的是五叔,当时年仅十岁左右。五叔也是高中毕业,后来当兵,复员后任大队秘书,后来又一直任大队(村)书记近二十年。五叔心态年轻、乐观,喜欢跟我们侄辈们一起开玩笑、喝酒,毫无距离。五叔结婚、生小孩时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五婶刚嫁过来不久,有一次她在井边洗被子,五岁的我在旁边看,傻傻地问她:你为什么到我们家里来?五婶生小孩时,我们小孩在外面,听见房子里面痛苦的哭声,后来进去一看,发现脚盆里满是血——我们最小的妹妹降生了。因为五叔年轻,又在家中,所以家庭中很多重要的事非他办不可,如哥小时候病魔缠身、命在旦夕,是他半夜翻山越岭跑去问神求药,我曾被大树打伤,濒临死亡,也是他天黑时跑到几十公里外求来神药治疗,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一张照片,一段历史,一丝温馨,一份亲情。花开花落,物是人非,时光已经模糊了记忆,岁月慢慢染褐了照片,唯有老照片留下的记忆,象一圈圈涟漪般的年轮,象一部部跌宕绝伦的电影,象一首首甜美沉淀的老歌,在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在诉说着往事的波澜,在激励着后人重温过去大家庭那温馨和睦、同舟共济的一幕幕……


        83年,爷爷七十大寿,宴席后拍下了这张完整珍贵的全家福,当时我(前排左一)看到六弟(前排右一)背着一台收音机,我也临时跑回家背出了这台当年父亲四十岁时、外婆送来的收音机摆酷。[后排右起:五叔、四叔、三叔、父亲、伯父、伯母、母亲、三婶、四婶、五婶]。



        2013年,爷爷过世,事后五兄弟拍下了这张合影[左起:四叔、父亲、大伯、三叔、五叔]



        爷爷过世后还拍下了这张全家福,家庭成员越来越多,共计63人[当时还有大姐及其大女儿家三口、二姐的儿子、大哥的儿媳妇、九弟的老婆和女儿、三妹的老公和儿子、四妹的老公及儿子、八弟的老婆及大女儿、七弟的儿子、三兄的老婆及女儿、五弟的大女儿共十八人未到,伯母已过逝。]。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华兰
  • 发表于:2016/7/22 22:42:04
  • 来自:广东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照片,弥足珍贵!
艺为欢
艺为欢: 感谢欣赏!
2016-08-03 18:31:31 回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