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深圳的"攸县style"

  • simple
楼主回复
  • 阅读:10144
  • 回复:0
  • 发表于:2015/1/31 9:57:23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攸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深圳,提起湖南攸县,人们很容易产生两个联想:

攸县香干和攸县的哥。

一个关乎吃,一个关乎行,与深圳人的日常生活可谓息息相关。



当年,攸县的哥以“一个带一个”的方式,相继从家乡来到这个陌生城市落脚聚居,迄今已成为深圳出租车行业中的最大群体,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深圳“攸县的哥村”。

攸县能人

深圳论坛上曾有一篇名为《“攸县的哥”传奇》的帖子,其中提到:“攸县原本是个农业大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攸县大批生猪被运送到沿海城市,返回攸县时,司机们总是带上一车一车的‘健力宝’往内地销售,这就是攸县与沿海城市的最初交往。”20世纪90年代初在深圳开大巴的个别攸县司机,是最早进入深圳出租车行业的攸县人,他们把干这行能赚钱和深圳出租车行业劳务需求等信息带回老家,那些在贩猪、拉煤过程中已有驾驶经验的乡亲闻讯而至,于是引发了上世纪90年代攸县人纷纷南下深圳的热潮。

的哥们平日穿着统一制服,并不引人注目,其实其中有些人颇有点“来头”,尤其是那批上世纪90年代中期闯深圳的老司机,大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如果将他们的人生以来深圳开出租车为界,分为“现实”和“往事”,那么他们的“现实”看似相差无几,“往事”却各有各的精彩。比如朱国干、刘志武早年跑生猪运输走南闯北,是改革开放初期攸县农村最早的万元户;杨建平、刘爱民则分别开过砖瓦厂和纸板箱包装厂,做过生意;廖新民曾当过村委会主任……他们中不少是当年攸县的“能人”,有着比其他人更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和闯劲。

攸县创新

深圳出租车行业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都是一辆车配备一名司机,实行24小时运作。目前深圳通行的出租车司机主副班制度——一天24小时由包车的主班司机和聘用的副班司机每人12小时轮流工作制,是由攸县人发明的。

用攸县的哥自己的话来说,“我们攸县人跑车比较‘狠’,广东人都比不上。”满负荷运行迫使包车的司机请一位自己能信得过的副班司机,才有可能将花了20多万元承包的车辆放心地交付使用。主副班制度应运而生。

刘金球1998年开始跟着表兄当副班。一年后他开始自己包车,副班也是同村人。他现在的副班是自家外甥,一干就是8年。在丁未的调查中,主副班之间基本上都是老乡关系,甚至是亲缘关系。副班司机的出现不仅确保了出租车轮24小时运转,也使得那些刚入行,经验、资金不足的新司机有个缓冲期和适应期。

攸县的哥中还形成了一个借贷网。在2008年之前,主班司机承包一辆出租车的费用在20万元以上,在得不到国家和地方金融系统支持的情况下,资金来源需要老乡互助才能解决。事实上,攸县在清代就有“积谷会”这类基于亲情的民间借贷方式。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